兩性治療師 鄧惠文

午間的捷運列車上,一對母女坐在我身邊。媽媽取出梳子,幫小女孩紮起左右兩束頭髮,像一對可愛的麥穗。女孩搖頭晃腦地端詳車窗上的映影,決定拆掉左邊的髮束。媽媽說:「那右邊也要拆掉,不可以只綁一邊」,女孩噘起小嘴抗議:「為什麼不可以?」媽媽說:「沒有人那樣!」

直到我下車,女孩還在玩捉迷藏,不讓媽媽拆掉右邊的髮束。媽媽不斷嚷著「沒有人那樣」,卻無法說服有主見的小女孩。


目送那活潑的身影離開,不知道她的創意和任性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維持多久?
從幾歲開始,我們做一件事之前,總得先考慮「有沒有人那樣」?如果沒有人那樣,就會感到害怕、否定、而裹足不前?
「沒有人那樣」其實不是一種理由。它並未解釋可以與不可以的原因,不提供思辨挑戰的機會,只要求人們服從既有的常規。頭髮為甚麼不能只綁一邊?不論是對稱、平衡等美學概念,還是文化習慣、個人好惡,總要有理可循,才能說服別人。無法提出一番道理,只說「沒有人那樣」,意思就是:妳不須思考,不必討論,就是不能特立獨行。這句話不知扼殺了多少創意,把原本靈秀的女孩變成人云亦云、沒有個性、沒有魅力的大人。


如果每個人都只做跟別人一樣的事,就不會有新事物的發生。香奈兒為女人設計縮短的裙子,引領世紀風潮,「沒有人那樣」並未阻止她創新,反而促使她成功。


從小到大認真遵守的各種「不可以」,真的都「不可以」嗎?十歲時,被教導一定要穿襯裙;二十歲時,大家卻認為襯裙是可笑的古物。第一次自己買裙子時,被媽媽嘲笑買到瑕疵品,因為裙擺不對稱;現在不對稱的裙子比對稱的更受歡迎,稱為「設計款」呢!十年前沒有人露出內衣肩帶,比較講究的上衣還在肩部內側設置扣帶。由於這種觀念深植心中,後來雖然擁有各種形式的內衣,我卻一直以為露肩的外衣要配無肩帶、繞頸的配繞頸帶、背心配平行肩帶……,過了好久才領悟新的指導原則竟是交錯搭配,藉由露出的肩帶增加層次感!擁有第一雙高跟鞋的年代,女孩非穿蕾絲短襪不可,但後來的十幾年間,這種穿法徹底消失了。不久前時尚顧問還頻頻告誡涼鞋內不該穿絲襪,但今年的時裝秀中,模特兒足下卻盡現涼鞋、高跟鞋與多層短襪的複雜組合。


習慣把「沒有人那樣」當作界線,不再追究為甚麼,不再勇於嘗試,這是成長的代價嗎?從綁頭髮、穿衣打扮、學業、工作、戀愛、婚姻……,一個女孩到底錯過了多少可以很棒的事呢?
別再對自己說「沒有人那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