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STYLE

 

兩性治療師 鄧惠文

這次在日本住了一個月。以往印象中,日本女人多半拘禮而多禮,無論是賣場小姐或超市歐巴桑,不管有沒有購買或買得很少,她們總會鞠躬稱謝,每每讓我覺得當之有愧。

也許這只是商場的表面功夫,但日常生活遇見的日本女人也很客氣,在地鐵站迎面相會時,遠遠地就會欠身讓出空間,如果不小心碰撞,一定會認真地說對不起。但日本男人就不一樣了,讓路的很少,彷彿到了錯身的剎那才發現我這個女人竟然沒有尊讓他,臉上閃過一絲錯愕與不以為然。

研究性別的朋友說:「從日本男女走路的習性,就可以猜想他們還是很沙文的。」

難怪日劇充滿了OL拼命找老公的情節,日本連政治人物都可以公然說出「停經後的女人是社會的累贅」之類的話,女人如果沒找到依附的男人,的確會有敗犬的不幸感,雖然之前在台灣就讀過翻譯的敗犬論述,但並沒有強烈的感受,直到這次深入日本生活,才真正體會那種微妙的社會氛圍。

台灣女人不依附男人而存在的社會空間或許比日本女人廣大。我們原本對日本女人有點同情,結果卻在返台前經歷了一樁思考衝擊。

事情發生在成田機場的Starbucks,我拖著笨重行李走進去時,只剩下門邊的一個座位。我把行李靠在椅子旁邊,人也還沒走開,只是抬頭看著櫃檯上的MENU。一個女子隨後進來,示意要借過,我往旁邊移動了幾公分,沒想到她推開我的行李坐上那張椅子。我禮貌地說:「Excuse me, I’m taking this seat.」她揚起眉毛,以敵意的語調回答:「Really?!」我解釋道,行李和人已經擱在這椅子旁,我要了這座位的事實應該可以成立吧。她忿忿地起身,把下巴抬高,輕蔑地說:「This is not Japanese way!!!」(這不是日本作法!)接著她開始用日文辱罵,懂日文的朋友說她大意在表達對於非日本人種的歧視。

我坐下來喝著也不是Japanese way的咖啡,思緒活躍起來。一個英文流利、看起來經常出國、習慣喝美式咖啡的日本女子,在與外國人意見不同時,選擇的並不是就事論事,只會以「Japanese way」來防衛自己,試圖從本質上貶低別人的存在。看在台灣人眼中,百感交集。我們在與外國人衝突時,會高傲地說:「This is not Taiwanese way!」「我們台灣人沒有這樣的,你這低等種族!」嗎?

我想很少,因為我們比較習慣「別人有別人的 way」,問題在於如何用「我的way」說服「你的way」,擅長溝通的人會想辦法跳進別人的模式,用「你的way」來談,讓雙方得到妥協。

國際間如此,男女間也是如此。彼此想法、習慣不同時,如果只會講一句「哪有人這樣」「我的習慣不是這樣」,別人只會覺得荒謬—「誰說你的習慣就是世界標準?」

或許這也是日本男女角色變遷比世界緩慢的原因—固守自己的想法,不談邏輯是非,不願開放辯論。想想在台灣做女人雖然多有不平,畢竟不是最糟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