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家透過重構的兩個已知最古老的原始哺乳動物 摩爾根獸 Morganucodon 和 吳氏巨顱獸 Hadrocodium 的頭骨化石發現,嗅覺可能才是最初促成大腦發育的背後的主因。

在匹茲堡的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們,利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頭骨,建立了大腦虛擬的三維立體顱腔模型,並從而了解哺乳動物的大腦是如何開始變大。

他們發現,哺乳動物大腦大小的進化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首先,由存活在1億9千萬年前的 摩爾根獸(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一種原始哺乳動物)來看,牠的大腦幾乎比犬齒獸(cynodont,出現在晚二疊紀的一種卵生原始哺乳類)大了50%,其中尤其是嗅球(olfactory bulb)的增大更明顯。第二個階段是發生在 吳氏巨顱獸(生存於侏羅紀)這種目前已知與哺乳動物親緣最近的生物上,牠的大腦又擴大了50%,其中與嗅覺有關的部分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增幅。第三個階段發生在6千5百萬年前的現代類型的哺乳動物,主要擴大的腦區是經由統合不同的感覺區域來控制神經肌肉協調的部分。

這個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證據證明,大腦在關鍵階段最初擴大的區域在哪裡。不過要注意的是,大腦由嗅球開始擴大並不意味著嗅覺帶動了大腦的擴大,很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

不管是什麼引起大腦的擴大,這篇研究的成果顯示了,哺乳動物腦組織格局顯然在演化的非常早期就開始進行了。

就像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學者說的,「哺乳動物並不是為了思考而得到更大的大腦,而是為了嗅覺這個更緊迫和更基本的需要。」

資料來源:Mammals’ Big Brains Began With a Sniff – ScienceNOW

本文原發表於Miscellaneous999[2011-05-23]

 轉貼自:http://pansci.tw/archives/42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