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得正、坐得輕鬆,讓能量自然地流動,有助於靜坐品質的提升。

坐不好就坐不久

雖然知道靜坐好處多多,但我知道很多人還沒有開始做,或是試了幾回就放棄。

這當中原因很多,但我的深刻體會是,若是靜坐時,能多注意坐姿,坐在最好的位置上時,可以坐得住、坐得較久,靜坐的品質也會較好。

怎麼說呢?若是沒有放鬆的讓上半身坐正、坐直,且讓臀部、髖關節、大腿及膝蓋都能放鬆的話,進入靜坐一陣子後,整個身體會位移,地心引力的關係,會讓駝背的背愈駝,脊椎歪斜的更嚴重,甚至整個骨盆位置垮掉、大腿愈坐愈麻、腰愈坐愈痛….,我們單是應付這些身體粗糙的感覺都來不及了,遑論讓心安靜下來了。

因此,想要靜坐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坐得正、坐得穩且坐得舒服。

怎麼坐?

不論您是坐在地上或椅子上,請先讓兩邊坐骨平均地往下紮牢地板,把整個骨盆往上提起,讓下腰幾乎是垂直地坐著。若是無法拉直下背時,可以在臀部下墊個靠枕或是打坐用的樸團。

很多人忽略這個小細節,會造成上述的駝背、下腰及髖關節與大腿緊張的狀況。

在確定坐骨與骨盆的位置後,深吸氣讓整條脊椎往上延展。但兩肩是自然往下、胸腔是略略打開的。

把下腰往上提也是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小動作,沒有做好,當然坐不正、坐不穩了。

最後再把頭擺正、下巴平行地板,把臉部表情和整個身體的外在完全放鬆,好進入接下來安靜的片刻。

氣的流動

但是,內行人知道,單是上述這些動作還不足以把自己推動更好的靜坐狀況,您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1. 確實把坐骨往下後,感覺下背的延伸,讓瑜伽說的Prana(上行氣,在胸腔到上腹腔之間間流動的氣)可以順勢往下。

2. 讓丹田、肚臍往內,感覺下腰雖拉長但往後退一點。這不但有助打直下背,還有,當您做到以上這些時,會發覺自己會陰是略縮的,有助於讓下行氣(Aapna在肚臍以下流通的氣)往上。

3. 感覺自己坐在最高的位置上,確實保持脊椎拉長。而且把胸腔往外再打開多一些。

可用幾次深長的呼吸幫忙,可確實感覺前後的差異。

也就是說,當您坐正、坐好時,上行氣與下行氣會在丹田附近交會,產生一股能量(或「氣」)從丹田推進往上。

這股能量有助於穩定我們神經、思緒,很容易進入所謂的「氣功態」,較易讓心平靜下來。

我們一般會以為,靜坐或冥想,就是坐下,眼睛閉上,靜靜的坐一段時間就好。

但是心愈想靜下來,就愈不容易做到。

我自己的經驗是,注意自己坐姿,剛開始配合做幾個又深又長的呼吸,好吸進飽滿的宇宙能量,快速讓自己放鬆且穩定,進入靜坐通常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個人小小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但最重要的是,持續的靜坐,即使從每天5分鐘,10分鐘開始,也勝過一直沒開始喔。

開始靜坐冥想不代表就萬事ok,其實,還有太多要學或是自己體驗的,很難在這兒闡述。

套句大師說的話,練瑜伽唯有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才能把知識變為自己的經驗。 

14a4198e978eaf.png 以上文章擷取自『體驗式瑜伽  』,與你分享!

本文引用自devika - 「靜坐」怎麼「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