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是啟蒙現代文學的大師和先哲,他去世一百五十六年後,對現代文學所投下巨大的身影,令人不敢逼視,沒有他,可能半部西洋現代文學史得改寫。

 

愛倫坡的短篇小說以怪異見長,他以前所未見的文學技巧和詩性的文字完美地呈現人類的黑暗大陸,在他創造的作品中,恐怖擁抱邏輯,瘋狂尾隨命運,每個人都是夢魘的偵探,靈異可以極端,可以優雅,也可以寓藏密碼學符號及充滿文學象徵興味,他要說的是:人生是一場夢,所有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夢裡的夢。

 

愛倫坡是詩人和短篇小說家,也是文學評論家。他是偵探小說和驚悚小說的始祖,一百多年來,受到他影響的作家多得數不清,只能說,沒受到他影響的作家屈指可數,他的偵探、恐怖及驚悚小說是經典圭臬,檢驗起來,後代的類型小說創作沒有人在形式或文學表現上超越過他。且他更深刻,形式更多變,更巧妙。他將哲學和文思寫進故事,經常援用象徵或符號,早在一個半世紀前,他便是隱喻大師,他不是為他那一代的人寫作,他是為未來,是為我們這一代的讀者寫作。

 

任何人讀愛倫坡都會永誌難忘。那些恐怖的畫面和人性的掙扎統一成一種驚人的美感,那理性的分析文筆,逐字滲透/演化/進入惡性的表裡,製造布置危險的吸引和氛圍,小說人物走入人性的黑暗,讀者也隨之進入令人驚異的旅途,有時似乎都可以聞到潮濕的木栓味,更或者屍味。愛倫坡以冷冷的光線描繪這個世界,他以推理的文字建構了一個巨大陰鬱的文學城堡。其短篇小說所傳達的恐怖之美,得以驚擾讀者的心,也許他的用意正是向不安的讀者指出,走過黑暗險惡,才能看到人生美好,只有透過對死亡的最高懷疑,才能深刻認知生命的真實。  

 

愛倫坡最早及最忠實的讀者是法國詩人波特萊爾,波特萊爾景仰大師之餘,窮盡畢生之力翻譯愛倫坡的作品,除了波特萊爾,許多歐洲文學家也讚嘆愛倫坡文學作品的鬼斧神工,如法國詩人梵樂希,德國戲劇家席勒。波特萊爾後來成為法國詩壇祭酒,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華》便有愛倫坡思想的痕跡。

 

愛倫坡一生創作主題離不開個人悲劇及童年的惡夢,「從小我便和別人不一樣,我看到的跟別人不一樣,我的熱情來源也和別人不一樣。」一八○九年生於波士頓的一個演藝之家,父母在他出生後相繼過世,一位富商夫人愛倫說服夫婿收養坡家的孤兒,從此他複姓叫愛倫坡,童年的他常聽來家裡做生意的海員或船長講靈異故事,因想像力過於豐富,六歲時有一次夜晚獨自經過墓園,嚇得全身麻痺,他以為墓中的僵屍其實未死,將起身追趕他。

 

愛倫坡與養父關係不睦,在一場毆打後,大學時代的愛倫坡離家,自費出版詩集,並且決定從軍,他就讀西點軍校,那時他年紀已比同學大了幾歲,但身體羸弱,他在學校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尤其浪漫派詩人作品,如雪萊、濟慈及拜倫,除此之外,他也賭博,經常欠債,不久,他退學搬去與嬸嬸和表妹維吉妮亞同住。

 

 

一八三二年,愛倫坡為了文學獎的獎金,開始撰寫第一篇短篇小說,果然,獎金入手,那時,他開始吸食鴉片,在那個荒涼的年代,吸鴉片並不足為奇,只不過,他愛上一位叫德維候的女子,但因吸毒及醉酒後的暴戾行為,兩人很快分手,那使他再一次陷入痛苦的精神深淵。

 

吸毒和酗酒問題愈來愈惡化,他在《南方文學通訊》雜誌找到編輯工作,他娶了表妹維吉妮亞,那時她只有十三歲,但對外宣稱她已廿一歲。為了養家,他換了不少工作,在波士頓《紳士》雜誌工作的那些年,他開始寫起這些超現實和怪異的短篇小說,他辦起自己夢想中的文學雜誌,先叫The Penn Mag-azine,後改名The Stylus。

 

一八四二年,也就是愛倫坡死前的七年,他的妻子維吉妮亞在一個晚餐宴會上演奏,彈著豎琴並唱著歌,突然,她劇烈地咳嗽,並且大量吐血,血漬流在她的白色禮服上,這證實了家族的遺傳,愛倫坡的父母也都死於神祕的肺結核病,此時,愛倫坡的人生暴風雨已隱然掩至,悲劇命運的走向己註定。

 

妻子臥病不起,愛倫坡找出德維候女子的地址,專程跑到紐約,他坐在她家門口,只為了等到她回來。他一看到她,立刻迎頭痛罵她不愛她那時的丈夫。幾天後,他衣衫襤褸,在森林裡遊蕩,被人發現。

 

看著維吉尼亞逐日的死亡,愛倫坡潛意識的自毀意圖也更加深。一八四五年的〈大鴉〉 (The Raven)便是對死者最深的思念,一首禮讚死亡的長詩,半夜的烏鴉只呱噪著:不再,不再 (nevermore),全詩多次重複不再 (nevermore),銜接現今 (anymore),跳及將來(ever-more)或者了無 (nothing more),詩極難翻譯,那是黑暗音樂,那是旋律的魔術,那是充滿抑揚頓挫的文字藝術,純粹之極的詩感。

 

愛倫坡是文學的開創者和先知,他一生可說悲慘潦倒,〈大鴉〉刊登後,幾週內洛湯紙貴,從此一印再印,可惜那時沒有智慧財產權,愛倫坡名聲遠播,紅遍全國,但生活仍然窮困。

 

一八四九年九月,愛倫坡離開親人,他說他要經過巴爾的摩和費城去紐約辦事,他離開時已神志不清,失蹤了五天,連巴爾的摩都沒抵達,穿著不知名人士的衣服,昏迷不醒,被人送去醫院,幾天後便死了,死前只說了:上帝,救救我可憐的靈魂!

 

對一些愛倫坡迷而言,愛倫坡的作品是一部密碼學,不但如此,愛倫坡尚活著。他們認為愛倫坡作品是一系列有系統的密碼結構,在〈金甲蟲〉一文中,讀者不難看出愛倫坡對解讀密碼的偏好,但至於愛倫坡留下什麼密碼待解?至今無人知曉。但是他確實是不朽的,他在文學史上留下一個駭然、巨大及孤獨的城堡。

 

 以上引用自:http://blog.udn.com/jadechen123/120644

 

2002年愛倫坡大獎「推理大師賞」得主
「近代冷硬派巨匠」羅勃‧布朗‧派克   文/ Dr. Eop

  打開二○○二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公佈的愛倫坡得獎名單,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今年可稱之為「派克」年。此話怎講呢?因為有兩項大獎的得主都姓派克:一位是勇奪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的傑佛遜.派克(T. Jefferson Parker),另一位就是推理大師賞(Grand Master)的新任得主羅勃‧布朗‧派克(Robert Brown Parker)。

雷蒙‧錢德勒的正宗接班人

  為何羅勃‧布朗‧派克被推舉為今年的「推理大師」?他對推理文壇有何種貢獻?一般來說,所有撰寫私家偵探辦案的推理作家,人人都期望成為「錢德勒第二」,結果能獲此殊榮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羅勃‧布朗‧派克。從一九七三年起,派克便已奠定其當代傑出冷硬派作家的地位,也由於他膾炙人口的多部傑作,更讓一九三○年代的冷硬派小說類型,得以在近代重振聲威,因此推理文壇公認羅勃‧布朗‧派克乃是「雷蒙‧錢德勒」的正宗接班人。

博士文人,左手執鞭右手寫作

  一九三二年,派克生於美國麻州的史賓菲爾市;一九五四年在柯比(Colby)學院取得英文學士;接下來的兩年,他被徵召入伍,隨著步兵連遠赴韓國打韓戰;一九五六年退役,隔年即在波士頓大學拿到英文碩士學位。爾後,派克過著拿薪水的白領階級生活,他在大企業寫過文案,也曾經是廣告公司的合夥人。一九六二年,他開始從事教職,一九六八年獲聘至西北大學任教,並在青梅竹馬的妻子鼓勵下,一九七一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從革命時期至當代潮流之推理文學中的美國英雄〉,文中剖析了錢德勒、漢密特及羅斯‧麥唐諾等冷硬派大師的作品,因而順利取得博士學位。一九七七年,派克升等成為專任教授,但為了專心創作,兩年後就宣佈從教育界退休。

塑造硬漢私探,闡明自由意志誠可貴

  由於邊兼課邊唸書,這讓待在學校過日子的派克有閒暇著手創作。一九七三那年,他寫出了第一部處女作《古烏伏手卷》(Godwulf Manuscript),從此聲名大噪,而在一九七七年,《未來的幸福境界》(Promised Land)一書更贏得愛倫坡年度最佳小說獎。派克筆下系列探案的靈魂人物,是一位只知姓卻不知名的私家偵探史賓瑟(Spenser)。史賓瑟是一位武士遊俠式的私探,他尋求正義,矯正亂局,並試圖拯救無辜的人們;這位職業偵探活躍於美東波士頓,是個典型的鐵血硬漢,精通槍法和拳擊,與警界頗有淵源,可媲美錢德勒筆下活動於美西洛杉磯的英雄菲力普‧馬羅(Philip Marlowe);他的成功端賴其不屈不撓的執著精神,他投注精神關心青少年和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這位硬漢偵探不只辦案,並試圖把他們從困境中拯救出來,幫助他們以自由意志做抉擇,闡明自由意志誠可貴的主旨。

寫人妙語如珠,寫情刻劃詳盡

  派克不愧是文人出身,文筆出色自是不在話下,他的小說佈局結構單純,場景的描述不多鋪陳,對於故事情節則刻劃詳盡,富於道德批判;書中人物話鋒銳利、妙語如珠,更是作者的拿手絕活。他成功勾勒出波士頓城市的氛圍,將該城市的各種面向栩栩如生地納入小說版圖中。一九八九年,派克將錢德勒未寫完的馬羅小說《狗毛彈簧剪》(Poodle Springs)接手完成,並且在萬眾矚目下出版;一九九○年,派克繼續寫了一部以馬羅為主角的作品《偶然入夢》(Perchance to Dream),此書堪稱是錢德勒名作《大眠》(The Big Sleep)的續篇。為什麼錢德勒的後人會請他來完成這部遺作呢?答案是:派克所寫的私探史賓瑟系列,幾乎等於是把錢德勒小說的架構,搬到七、八○年代的東岸來發展故事的翻版,難怪他會雀屏中選。

暢銷榜常客,近代最受歡迎的冷硬派作家

  說來有趣,推理小說家老喜歡把偵探寫成自己的分身。無可避免地,派克在創作中也讓史賓瑟當上作者的代言人。譬如說,現實中的派克喜歡練舉重,因此虛擬世界裡的史賓瑟就曾當過拳擊手,為此派克在一九七四年還寫過一本關於重量訓練的書。派克打過韓戰,喜歡烹飪美食,喝啤酒,聽爵士樂,跑步,有一雙湛藍的眼睛,心中懷著浪漫想法,相信世界有可能變得更好,這些通通都反射到史賓瑟身上。因此,史賓瑟是個勤於自省的非沙文主義者,他行事小心翼翼,試圖讓這個世界有條有理,不管做什麼,即使是吃喝拉雜,也從不馬虎草率。由於史賓瑟探案是銷售排行榜上的常勝軍,使得史賓瑟堪稱是推理文壇近期最受歡迎的私探典範。史賓瑟到底有多受歡迎呢?曾有評論者開玩笑說:某些品牌啤酒只要在史賓瑟探案小說中被提到,銷售量馬上大增;而波士頓當地的餐館飯店,一旦在小說中出現,上門的客人立即增加三成。

  在八○至九○年代,閱讀史賓瑟探案已蔚成一股流行的時尚風潮。就這樣,這位私探在虛構世界裏生活的道德原則,卻成為真實人們的仿效目標;他在查案中的機敏應答,也變成讀者朗朗上口的最佳標語。近年來,派克仍創作不斷,可喜的是他不再拘泥於冷硬派風格,開始嘗試其他類型,企圖為美國推理文壇另闢新徑,再造推理文學另一高峰。

風水輪流轉的後話

   其實根據筆者小小的觀察,羅勃‧布朗‧派克會得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頒獎這玩意兒多少有些政治運作在裡頭,除了實力和貢獻度之外,有時還得考慮性別、年齡、派系等因素。回顧過去近幾年的大師賞得主,有愛德華.霍克(Edward D. Hoch,男性作家,本格派)、瑪莉‧海金斯‧克拉克(Mary Higgins Clark,女性作家,懸疑派)、菲莉斯‧桃樂賽‧詹姆士(P. D. James,女性作家,本格派)、芭芭拉‧莫茲(Barbara Mertz,女性作家,驚悚哥德派)等人,算一算,也該換由某位冷硬派的男性作家拿獎了吧。好啦!不管筆者的觀察是否正確(若從結果論來看,彷彿是這樣沒錯),最重要的是,二○○二年新出爐的推理大師羅勃‧布朗‧派克在台灣已有兩本中文譯作,分別是《古烏伏手卷》(Godwulf Manuscript)和《迷途羔羊》(God Save the Child),這意味著想要親近大師,起碼絕非不得其門而入了。真是謝天謝地,善哉善哉!

 以上引用自:http://www.ylib.com/murder/150-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